2006年已经过半,汽车市场角逐日趋白热化,买家怎么样看待下半年汽车市场?对降价问题抱有什么样的怎么看?对厂家和商家的服务还有什么建议和建议?本报记者调查了京城汽车市场,为你呈现真实的买家买车意向和买车心理。——编 者
多数买家对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抱有乐观态度,买家忧虑主要集中在油价上涨和用车环境的问题。
七成买家欲下半年买车
52%的买家觉得下半年车价不会大降
7月1日至3日,本报记者分赴北京亚运村汽车买卖市场、欧德宝汽车城与各大厂家的4S店,针对买家买车意向及买车心理进行调查,共调查77位买家,其中包括一次买车的买家53人与筹备换车的用户24人。
调查结果显示,买家对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抱有乐观态度。超越7成的买家筹备在今年下半年买车,52%的买家觉得今年下半年车价不会大降,不过,不少买家表示买用户要担忧油价上涨和用车环境的问题,另外,也有22位买家明确提出,对汽车生产厂家的服务,特别是配件费和工时成本较高表示不太认可。
七成客户欲下半年买车
虽然不少媒体渲染了汽车市场遭遇拐点的消息,但买家好像受影响并不大。在本报记者调查中,73%的买家表示会考虑在下半年买车,其中有19位买家明确提出会在年底买车。“该买还要买,年底或许会相对实惠一点。”在亚市上海大众亚辰伟业店中,一对正在新POLO和捷达之间优柔寡断的中年夫妇告诉记者。
在一次买车的买家中,看好经济型车的居多。想购买10万元左右轿车的买家占42%,5万元以下的微车和15万元左右的中级车也占到了19%和23%。而想要换车的买家购买意向则比较分散,看好10万元左右、15万元左右和25万元左右轿车的买家各占25%。
想要买车或者换车的买家担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油价上涨和用车环境上,而不在于汽车本身。有35人次表示北京用车环境不理想,道路拥堵、停车难、停车成本高等老大难问题短期内很难缓解,另外有28人次表示比较担忧油价上涨的问题,甚至有2位第二次买车的用户,由于没办法承受高油价,表示期望下次买车会考虑5万元以下的微车。
配件、工时费高让人忧
在此次调查中,买家对于服务问题的看重程度较此前的调查更高,特别是第二次买车的用户,提起厂家和商家服务问题,大都表示不太认可,其中对配件费和工时费高表示不认可的有22人次。另外,提车太慢和修理等候时间过长也是买家不认可的重点,厂家和商家应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
对于售后服务的问题,不少买家表示目前还没适当的解决方法。“过了保修期就不在4S店修了,又贵,每次来还要等。”一位男用户如此告诉记者,而他的太太则表示另外一种担忧:“去外边(其他地方)修,还不放心,真是左右为难。”
除此之外,不少买家对于汽车卖场的服务也表示并不认可,筹备在4S店买车的买家人数是想在车市买车买家的4倍。“我想买车,就是由于太胖,怕热,结果来看车,那些人(指销售)就让我一个人在小车里挤进挤出,也不帮着调座椅。”在亚运村一家经营多个品牌的经销店里,一位男客户有的忿忿地对记者诉苦,并表示下次看车肯定去4S店。
须主张理性消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买家还是会持理性消费的态度,比如对待油价上涨的问题,不少买家表示不会干扰买车的决定,但一定会考虑车型和排量的问题。
不过对于车价的问题,不少买家则非常难维持理性的心态。有52%的买家觉得下半年车价不会大降,但也有26%买家觉得车价降幅较大,其中一次买车的买家占绝大部分,但问到怎么分辨车价降幅时,不少买家比较茫然。“还没有买呢,当然盼着降了,买了之后就期望别降了。”一位携男朋友来看标致206的女生说得非常直率。
这种心态固然无可厚非,不过车价涨跌主要还是取决于市场供应求购关系和角逐态势,买家应采取理性消费的态度,综合评价经济条件、自己需要与市场走势进行合理消费。媒体等第三方机构也不应付车价问题过分渲染,影响买家理性买车。
汽车市场素描
聚焦汽车市场热门 买家反应各异
对于“降价”、“油价上涨”、“服务认可度低”、“用车环境差”和“何时出手买车”等汽车市场五大热门问题,买家会做何反应?本报记者出击京城汽车市场一线,带给你原汁原味的买家反馈。
降价仍是较大热门
价格会不会降低或降低幅度多大,在这次本报记者年中汽车市场调查中,仍然是买家谈得最多、也是最有兴趣的话题。
超越一半的买家觉得,现在因为车价特别是经济型车价格持续降低,一些车型已经降到最低点,虽然车价降低是一定的,但幅度不会非常大。
觉得车价降低幅度会较大的买家主要基于如此的看法:今年以来,新车上市不断,一些老车型稍作改进推出新产品,如此车型更新换代